福州市成功举办商渔船碰撞水上搜救应急综合演练
时间:2025-06-27 18:18

  客运船舶与渔船发生碰撞,客运船舶起火,两名旅客落水,渔船燃油泄漏……6月26日上午,2025年度闽江口内港区商渔船碰撞水上搜救综合应急演练成功举行。此次演练由福州市海上搜救中心主办,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福州海事局联合承办,共投入救援人员200余人,调派无人船、船艇16艘,并配备水下机器人及多架无人机等先进装备。

  化“险”为夷 “陆海空”联动扣人心弦

  模拟险情发生后,福州市海上搜救中心启动搜救应急预案。两艘遇险船舶根据指导首先展开自救,但客运船舶的火情和渔船的溢油现象仍在持续,怎么办?

  海上发生险情,首要任务是人命救助。“海巡08205”快速赶往遇险客运船舶,转移遇险船员和游客。大马力消防拖轮“福港拖5”“福港拖23”紧急出动,通过喷射水幕,为失火船舶灭火。为了更早发现落水人员的位置,无人机与无人船也随即出动,在事发水域展开救援。

  救人工作有序展开,如何阻止渔船继续溢油?

  只见清污船舶“闽港清6”“闽港清7”赶至现场,控制溢油扩散的同时,喷洒消油剂,快速分解和吸收浮在水面上的石油,减少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堵住渔船溢油位置,是当务之急。水下机器人入水,对渔船水下部位展开探测,在其帮助下,潜水员跳入水中对渔船水下破损部位进行堵漏。

  在救援过程中,“中国渔政35109”“中国海警14070”“海巡16206”等救援船艇力量从上下游分别进入演练现场展开救援。最终,在各方合力下,遇险人员获得救助和转移,遇险船舶成功处置。

  各显身手 新质救援能力“吸睛”

  无人船、无人机、水下机器人……演练中一系列数智救援装备的运用,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眼球,它们所展现的新质救援能力,也获得了现场嘉宾的肯定。

  水下机器人好似让“蛙人”有了水下“千里眼”。面对复杂的水下环境,水下机器人凭借其活动范围大、持续作业时间长、探摸过程透明直观的特点,率先下潜探摸,而在岸上,潜水员可通过机器人的显示屏实时看到水下情况,之后,有针对性地下潜展开堵漏,风险更低、效率更高。

  在茫茫海面上,无人机如同为人命救助提供了“火眼金睛”,可迅速发现救助目标,并投放搭载的救生圈等设施。昨日参演的无人机中,一款在应急救援领域有着出色表现的高端科技设备——无人机大疆FC30,双电模式下可实现最大载重40公斤,满载时最大航程16公里,飞行中,它通过机身搭载的前后旋转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双目视觉系统,可实现多向智能避障,借助AR投射功能,为救助对象精准投递搭载的救生圈。

  作为本次演练的创新应用,型号为SM5800的搜救无人船配备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以及热成像透雾摄像头进行视觉避障,提高无人船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避障能力。该船支持离岸20海里范围内的5G图传及5G远程控制,确保了无人船在远程操作时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此次演练立足实战,不仅展现了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汇智渔”党建品牌的引领作用,也检验了福州市海上搜救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在应急救援中合理利用高科技产品,进一步提升了区域水上应急救援协同水平和实战能力,为筑牢水上交通安全防线提供了有力支撑。

供稿: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渔船渔港与防灾减灾处 陈星海

审核:李芳

来源:海渔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