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时间:2022-11-29 11:4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6〕9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机构

为弘扬诚信传统美德,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 优良信用环境,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 中、 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 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加快个人诚信记录建设, 完善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与信用修复机制,健全守信激励与 失信惩戒机制,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让诚信成为全社会 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积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 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基本原则。

一是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充分发挥政府在个人诚信体系建 设中的组织、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规范发展征信市场,鼓励 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形成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合力。


 

 

二是健全法制,规范发展。健全个人信息法律法规、规章制 度和标准规范,严格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三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以重点领域、重点人群为突破 口, 推动建立各地区各行业个人诚信记录机制。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 享平台与各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 个人征信机构,分别实现个人公共信用信息、个人征信信息的记 录、归集、处理和应用。

四是强化应用,奖惩联动。积极培育个人公共信用信息产品 应用市场,推广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社会化应用,拓宽应用范围。 建立健全个人诚信奖惩联动机制,加大个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 力度。

二、加强个人诚信教育

 一)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将诚信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普及信用知识, 制定颁布公民诚信守则,将诚信教育贯穿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 明创建全过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教育,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 的社会氛围。

 二)广泛开展诚信宣传。结合春节、国际消费者权益 日、 劳动节、儿童节、网络诚信宣传 日、全国信用记录关爱 日、诚信 兴商宣传月、国庆节、国家宪法 日暨全国法制宣传 日等重要时间 节点和法定节假 日,集中宣传信用政策法规、信用知识和典型案 例。推动创作中华传统诚信文化与时代价值观相融合的诚信文艺


 

 

作品、公益广告,丰富诚信宣传载体,增加诚信宣传频次,提升 诚信宣传水平。

(三)积极推介诚信典型。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宣传引导作用, 大力发掘、宣传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评选的诚信道德模范、优秀 志愿者等诚信典型。组织各类网站开设网络诚信专题,经常性地 宣传推广各类诚信典型、诚信事迹,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网络诚信 主题文化作品,加强网络失信案例警示教育。支持有关部门和社 会组织向社会推介诚信典型和无不良信用记录者,推动实施跨部 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措施。

 四)全面加强校园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作为中小学和高 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鼓励高校开设社会信用领域相 关课程。支持有条件的高校院所开设信用管理相关专业。推动学 校加强信用管理,建立健全 18 岁以上成年学生诚信档案,推动 将学生个人诚信作为升学、毕业、评先评优、奖学金发放、鉴定 推荐等环节的重要考量因素。针对考试舞弊、学术造假、不履行 助学贷款还款承诺、伪造就业材料等不诚信行为开展教育,并依 法依规将相关信息记入个人信用档案。

 五)广泛开展信用教育培训。建立健全信用管理职业培训 与专业考评制度。加大对信用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丰富信用知 识,提高信用管理水平。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业建立信用管理 和教育制度 ,组织签署入职信用承诺书和开展信用知识培训活


 

 

动,培育企业信用文化。组织编写信用知识读本,依托社区(村) 各类基层组织,向公众普及信用知识。

三、加快推进个人诚信记录建设

 一)推动完善个人实名登记制度。以公民身份号码制度为 基础,推进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推动居民身份证登 记指纹信息工作,实现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全覆盖。运用信息 化技术手段,不断加强个人身份信息的查核工作,确保个人身份 识别信息的唯一性。以互联网、邮寄递送、电信、金融账户等领 域为重点,推进建立实名登记制度,为准确采集个人诚信记录奠 定基础。

(二)建立重点领域个人诚信记录。以食品药品、安全生产、 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生物安全、产品质量、税收缴 纳、医疗卫生、劳动保障、工程建设、金融服务、知识产权、司 法诉讼、电子商务、志愿服务等领域为重点,以公务员、企业法 定代表人及相关责任人、律师、教师、医师、执业药师、评估师、 税务师、注册消防工程师、会计审计人员、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 认证人员、金融从业人员、导游等职业人群为主要对象,有关部 门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记录形成机制,及时归集有关人员 在相关活动中形成的诚信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实现及时动 态更新。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征信机构要大力开展重 点领域个人征信信息的归集与服务。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等行业 组织建立健全会员信用档案。


 

 

四、完善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与信用修复机制

 一)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建立健 全并严格执行保障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明确个人信息查询使用 权限和程序,做好数据库安全防护工作,建立完善个人信息查询 使用登记和审查制度,防止信息泄露。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 加大对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征信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个 人征信业务合规开展,保障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确保国家信息安 全。建立征信机构及相关人员信用档案和违规经营“ 黑名单”  度。

 二)加强隐私保护。未经法律法规授权不得采集个人公共 信用信息。加大对泄露、篡改、毁损、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个人信息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对金融机构、征信机构、互联网企 业、大数据公司、移动应用程序开发企业实施重点监控,规范其 个人信息采集、提供和使用行为。

 三)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建立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纠错、修 复机制,制定异议处理、行政复议等管理制度及操作细则。明确 各类公共信用信息展示期限,不再展示使用超过期限的公共信用 信息。畅通信用修复渠道,丰富信用修复方式,探索通过事后主 动履约、申请延期、自主解释等方式减少失信损失,通过按时履 约、志愿服务、慈善捐助等方式修复信用。

五、规范推进个人诚信信息共享使用


 

 

 一)推动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制定全国统一的个人公 共信用信息目录、分类标准和共享交换规范。依托各地方信用信 息共享平台建立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 享平台,逐步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的 互联、互通、互查机制。

 二)积极开展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各级人民政府要依 法依规及时向社会提供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授权查询服务。探索依 据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构建分类管理和诚信积分管理机制。有条件 的地区和行业应建立个人公共信用信息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 据库的共享关系,并向个人征信机构提供服务。

六、完善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一)为优良信用个人提供更多服务便利。对有关部门和社 会组织实施信用分类监管确定的信用状况良好的行政相对人、诚 信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行业协会商会推荐的诚信会员,以及 新闻媒体挖掘的诚信主体等建立优良信用记录,各级人民政府要 创新守信激励措施,对具有优良信用记录的个人,在教育、就业、 创业等领域给予重点支持,尽力提供更多便利服务; 在办理行政 许可过程中,对具有优良信用记录的个人和连续三年以上无不良 信用记录的行政相对人 ,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采取“ 绿色通道”  和“ 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务措施。鼓励社会机构依法使用征信产 品,对具有优良信用记录的个人给予优惠和便利,使守信者在市 场中获得更多机会和收益。


 

 

 二)对重点领域严重失信个人实施联合惩戒。依法依规对 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 秩序和社会正常秩序、拒不履行法定义务严重影响司法机关和行 政机关公信力以及拒不履行国防义务等个人严重失信行为采取 联合惩戒措施。将恶意逃废债务、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网络欺 诈、交通违法、不依法诚信纳税等严重失信个人列为重点监管对 象,依法依规采取行政性约束和惩戒措施。在对失信企事业单位 进行联合惩戒的同时,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 采取相应的联合惩戒措施,将联合惩戒措施落实到人。鼓励将金 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征信机构采集的个人在市场经济 活动中产生的严重失信记录,推送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作 为实施信用惩戒措施的参考。

 三)推动形成市场性、社会性约束和惩戒。建立健全个人 严重失信行为披露、曝光与举报制度,依托“ 信用中国”网站,依 法向社会公开披露各级人民政府掌握的个人严重失信信息,充分 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形成强大的社会震慑力。鼓励市场主体 对严重失信个人采取差别化服务。支持征信机构采集严重失信行 为信息,纳入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

七、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统筹规划,部署实施 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工作考核推进机制,对本地区、本 领域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要定期进行督促、指导和检查。


 

 

 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个人诚信体系建 设法律法规,加强对个人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有力维护 个人信息的主体权利与合法权益,完善个人公共信用信息记录、 归集、处理和应用等各环节的规范制度,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创 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社会信用体 系建设经费保障,对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组织工作、管理工作积极 予以经费支持。加大对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信息应用、 宣传教育和人才培训等各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

 四)强化责任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个人诚信体 系建设工作,强化责任意识,细化分工,明确完成时间节点,确 保责任到人、工作到人、落实到人。

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率先垂范,结合工作 实际,切实有效开展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相关工作。国家发展改革 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对本意见落实工作的统筹协调、跟踪了解、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来源:海渔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